地平线元代历史网

元朝衰败的真正原因漠视汉文化内核儒学

时间:2024-10-21 浏览次数:0

有人说大元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,是蒙古人裹挟西亚人、阿拉伯人、俄罗斯人等等来侵犯中国大汉民族的可悲时代,是中国的黑暗王朝。但是,这又的确是中国 这块土地上一段真真实实的历史,不容我们跳过,不容我们视而不见。它的首都是今天中国的北京,它的人民绝大部分是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。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,过去历史不是没有过。在司马迁时代,秦人还是被看做蛮夷的,《史记 天官书》中就说: 秦楚吴越,夷狄也,为强伯。 真正的中原, 只不过是河南一带可怜的一小块地方,秦人得天下是夷狄入主中原;汉人得天下,也是夷狄入主中原,因为汉源于楚。由此看来,天下实在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一 说,有的只是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先后不同而已。 当时南宋政权维持着 偏安 的局面,而北方,则从辽宋并立到金兴辽亡,已历经了二百 多年四分五裂的局面。而且还有建国于陕北宁夏河套一带、二百年屹立不倒的西夏国,有辽亡后由辽宗室割据西北新疆地区建立的西辽国。在南方,也并非是南宋一 家的天下,云南有大理国,青藏高原及四川云南西部还有吐蕃。这样七折八扣,剩下的才是南宋的地盘,且南宋早已向辽金纳贡称臣多年。在这种形势下,就算蒙古 人不来一扫,天下也早已经不是赵宋的天下了。 从中国大一统历史惯性来看,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帝国,不仅不是倒霉事、可悲之 事,而且应当视做一件大好事。梁启超先生曾经研究过夏商周时代,中国境内的诸侯国的演变问题,他写道: 吾曾欲研究春秋以前部落分立之情状,乃从《左传》 《国语》中,取其所述已亡之国而录之,得六十余;又从《逸周书》搜录得三十余;又从《汉书 地理志》《水经注》搜录,得七十余;又从金文款识中搜录,得九 十余;其他散见各书者尚三四十;除去重复,其夏商周古国名之可考见者,犹将三百国。而大河以南江淮以北殆居三之二。其中最稠密之处 如山东河南湖北,有 今之一县而跨有古三四国之境者。 这说明一个问题,那就是煌煌中国本来是由数百个小国、几十个不同民族演变、融合,经过秦汉大一统聚集而成的。特别是汉武 帝的 独尊儒术 ,给这个本来风俗各异、信仰不同的多民族群体,注入了儒学的精神脊梁,这才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。 要说大元是中国的一 个黑暗王朝,似乎也不为过。试看秦统一中国以后,经过汉唐两朝的探索,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渐臻成熟。汉唐几代皇帝的文治武功都是历历可数的,这才 出现文景之治、贞观之治、开元天宝之治的盛世,成为中国大一统历史上的里程碑。到宋代前期还承袭汉唐之风,创造了中国史上的文化高峰。但是由于宋高祖赵匡 胤立国时带来的 硬伤 重文轻武,他的宽厚仁慈中显露的软弱,被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和放大,带来了 靖康之耻 和南宋小朝廷的偏安。由马背上夺天下的蒙 古人重新统一中国,建立大元朝,哪能不是好事?至少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。但是大元朝跟大宋王朝一样,立国之初也同样带来了 硬伤 他们走到了大宋王 朝的反面:由大宋的重文轻武,走到了 重武轻文 的另一面。 元朝的统治者,热衷于跃马横戈开疆拓土,习惯于用武力暴力解决宗族兄弟之 间、国内各阶层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。他们不屑于向中国古老文化请教,他们也许根本没有想到要像汉武帝那样拜倒在孔圣人的脚下,没有想到要用儒学来武装 他们的头脑,用孔孟圣人提出的施仁政,运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。自从元朝廷攻灭南宋朝廷以后,他们走到仁国的反面,将国民分为四等,把历代倍受尊宠的 儒学之士贬到娼妓之下,并且实行南北有别的统治政策,这导致中国的南北差异日益显著。这种差异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上的不同,也表现为生活方式、思想 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重大区别。因此,对于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,说大元是黑暗王朝也不为过。 因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, 生产力较低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,自忽必烈以来,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,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。更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 地区,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,技术交流更加迅速。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。在元朝年间,中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,所以纺织业也 随之发展起来,出现了以黄道婆为首的一批手工业者,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。此外,因漕运、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,商业在元代也极度繁荣起 来,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。元世祖忽必烈年间,威尼斯商人马可 波罗曾到过中国,在它撰写的《马可 波罗游记》中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元朝大 都、南宋故都临安(杭州)的繁荣景象。 但这种繁荣,是继唐宋余韵的繁荣,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漠视汉文化的内核,他们不尊重中国以汉民族 为主体的多民族业已形成的古老文化、风俗、信仰,暂时的繁荣必定要走向衰落,走向霸王别姬的穷途末路。到了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,大元朝差一点坠入 万劫不复的灾难。元成宗铁穆耳,这个只活了43岁的皇帝,晚年多病,委政于大臣,政事日渐。到他死的这年,也许养病期间冷眼旁观,或许在空闲时读到了 孔子儒家的某些著作,认识要解决治国的问题必须借重孔子。所以在他病入膏肓之际,下诏加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,并对孔子的家族、等加封了种种称 号。 元成宗带着诸多遗憾去世了,而可能进一步危及中华文明,给汉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带来灭顶之灾的雷暴,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。蒙古的 宗主们大多信奉佛教,然而忽必烈的孙子、元成宗的儿子阿难答,偏偏信奉伊斯兰教。他能熟读背诵《古兰经》,并擅长于阿拉伯文,是宁夏的长官(达鲁花赤), 且是宁夏境内伊斯兰教的狂热鼓吹者。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,曾一度囚禁过他。元成宗死时(1307年2月10日),阿难答赶回京师,本想名 正言顺地继承皇位。如果阿难答得逞,父皇囚禁都不改初衷的新皇帝,肯定要在全国推行他信奉的宗教。如若宗教狂掌握了政权,哪里还有孔孟儒学的立锥之地。儒 学要是在中国绝种,后来的历史走向将完全是另一回事。 然而,中国大一统的惯性和基因,似乎在冥冥中保佑了中国历史长河的走向。老天让企图取得帝位的阿难答倒霉,而让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帝位,并处死了阿难答。如此,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场将会是很彻底的改变的危机。 元武宗海山肯定也惊出了一身冷汗,那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啊!如果阿难答上台,他也肯定没有活路。他当然不能让大元朝变成伊斯兰教统治的王朝,于是他开始向 孔子儒学请教,并延请儒学之士辅导皇太子爱育。海山在位只有短短四年,他不可能有大的动作,他死后由爱育即位,是为元仁宗。延佑二年(1315年),元仁 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,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。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(以及其后朝代)的官方思想。元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刺,年幼即从汉儒 读经史,即位是为英宗。然而这位皇帝与太后答己、权臣铁木迭儿政见不合,起用蒙古儒臣拜住为相,推行 助役法 ,选用汉儒,至治三年(1323年),令编 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 《大元通制》,并实施 大元通制 新政。然而就在这一年,他从上都南返大都北京,途经南坡店时,被铁木迭儿余党铁失、也先帖木儿 等刺死,史称 南坡之变 。 元英宗仅活到20岁,在位3年。 漠视汉文化的内核,没有儒家 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 天下 这一套来规范统治者的思想言行,没有中国传统道德的约束,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糜烂腐朽起来,同时也使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更加激化。在公 元1308年至1333年的25年中,元朝先后经历了武宗、仁宗、英宗、泰定帝、天顺帝、文宗、明宗、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,每个皇帝在位平均只有三年 多一点。走马灯地换来换去,可见当时元朝内部斗争之激烈。元朝后期,历代皇帝都过起奢华荒淫的生活。为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,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 税,尤其是汉族人民被压迫尤为严重。于是汉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起来反抗元朝暴虐的统治,早在泰定二年(1352年),河南赵丑厮、郭菩萨的起义就揭开了元朝 灭亡的序幕。而后,顺帝至正十一年(1351年),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,席卷了整个中国。在起义军中,出现了一批优秀将领,其中以朱元璋、陈友 谅、张士诚等人所领导的部队实力最为强大。从至正十六年到至正十九年间,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,并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陈友谅、张士诚部,统一 了江南的半壁江山。1367年,朱元璋开始北伐,他以 驱除胡虏,恢复中华 为口号,在大将徐达、常遇春等人的协助下,于次年攻陷元大都,元顺帝北逃,元 朝的统治结束。同年,朱元璋在建康(今南京)称帝,建立了明朝。 逃跑到漠北的元朝君臣,重新回到成吉思汗隆兴故地,仍沿用大元国号,史称北元。北元又苟延残喘20年,到1388年,北元天光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。也有一说到1402年,鬼力赤即位后才灭亡。

标签: 元朝军事与战争军事与战争